官方定义: CMMM是中国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模型(China Manufacturing Maturity Model, CMMM)是由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CESI)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共同制定的国家标准(GB/T 39116-2020)。
核心目标:
解决核心痛点: 破解企业智能化转型中“方向不明、路径不清、效果难测”的普遍困境。
构建统一语言: 建立跨行业、跨区域的智能制造能力评估统一标尺,促进产业链协同。
支撑国家战略: 为政府精准施策(如示范工厂遴选、专项资金分配)提供客观依据,推动产业资源优化配置。
对标国际前沿: 实现与国际标准(如IEC 62264, RAMI 4.0)理念兼容,助力中国企业融入全球智能制造体系。
战略价值: CMMM是落实国家制造强国战略的关键基础设施,为企业提供了科学、系统的智能制造能力评估方法,助力企业精准定位发展水平、优化资源配置,并实现智能化升级。为企业对标国际先进水平、参与智能制造项目提供了必备的评估依据。
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模型(CMMM)是一套系统化的方法论,旨在帮助企业评估其智能制造能力的现状,并提供明确的提升路径。CMMM的核心框架由以下几个关键部分构成:
CMMM围绕四个核心能力要素展开,确保企业在推进智能制造时兼顾产业链各环节的协同发展:
• 人员:包括组织战略和人员技能两个能力域,强调企业需要制定明确的智能制造战略,并具备相应的人员技能。
• 技术:涵盖数据、集成和信息安全三个能力域,要求企业在数据采集、系统集成和信息安全方面具备相应能力。
• 资源:包括装备和网络两个能力域,关注企业关键设备的智能化水平和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
• 制造:涉及设计、生产、物流、销售和服务五个能力域,要求企业在产品设计、生产过程、物流管理、销售服务等方面实现智能化。
为了更精细地刻画企业在智能制造方面的各项能力要求,CMMM进一步细分为二十个能力子域。
这些子域覆盖了资源要素、互联互通、系统集成、数据分析、信息安全、组织文化等多个层面,共同构成了智能制造的完整能力体系。
例如:
(一)、CMMM的应用价值
1.全方位能力均衡发展
• CMMM不仅关注产品实现的制造环节(如设计、生产、物流、销售、服务),还涵盖组织、资源、技术等环节。其20个能力子域对企业各项业务的智能化管控都提出了建设要求,注重企业多方位能力的均衡发展。
• 通过避免单点能力提升带来的“木桶效应”,CMMM能够帮助企业实现长期稳定发展。
2.政策支持与资源获取
• CMMM认证被纳入多项国家和地方政策的核心指标,如“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等。通过CMMM认证的企业可优先获得财政补贴、税收优惠、项目申报资格等,例如高可达项目投资额30%的智能制造改造专项资金。
3.提升市场竞争力
• 通过量化指标推动企业实现精准管理,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例如,某家电企业通过CMMM L4认证后,设备故障停机时间减少45%,运维成本下降28%。
• CMMM还帮助企业构建预测性维护模型,优化供应链管理,提升库存周转率和研发周期。
4.助力数字化转型
• CMMM为企业提供清晰的智能化发展路径,避免盲目投入和技术“烂尾楼”问题。其阶梯式能力模型(L1-L5)为企业提供了“诊断-规划-实施”的完整路线图。
• 通过促进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协同合作,打破信息孤岛,实现数据共享和业务集成。
5.智能制造人才培养
• CMMM为制造企业培育“顶梁柱”式的人才提供了解决方案。目前,全国有来自1200家制造企业的4000余位学员系统学习CMMM的应用方法,涉及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30余个行业。
(二)、CMMM的适用场景
1.企业内部应用
• 自我评估与诊断:企业可以通过智能制造评估评价公共服务平台进行自诊断,明确自身智能制造能力的短板。
• 制定战略规划:CMMM为企业提供从自动化与标准化基础到商业模式创新的逐步升级路径,帮助企业锚定业务目标,高效实施智能化建设。
• 优化生产流程:通过CMMM的指导,企业可以优化生产过程,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2.供应商与投资方应用
• 供应商:通过CMMM,供应商可以更好地把握甲方需求,明确技术实现路径,优化方案。
• 投资方:投资方可以通过CMMM评估企业的智能制造水平,识别企业,掌握智能制造发展趋势。
3.行业与区域应用
• 行业应用:CMMM适用于不同生产组织模式、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制造企业。
例如,离散型工艺数字化设计、自组织柔性生产、敏捷供应链等典型场景都可以通过CMMM进行评估和优化。
• 区域应用:地方政府通过采信CMMM标准,推动区域企业智能制造发展。例如,江苏、山东、广东等省市通过技改补助、相应等级补助等方式鼓励企业应用CMMM。
4.智能制造工程建设
• CMMM提出了基于智能车间、智能工厂、智慧供应链三个层级的建设需求,帮助企业实现不同业务目标和商业目标。
• 通过CMMM,企业可以避免“试点陷阱”,少走弯路,精准实施智能制造工程。
国家背书: 国家标准(GB/T 39116-2020),获工信部、国资委等多部委联合推广。
体系完整: 覆盖“战略-人员-技术-流程-资源”全价值链,逻辑严密无盲区。
可操作性强: 配套《评估方法》(GB/T 39117-2020)、《术语》(GB/T 39118-2020)等标准,提供实施指南。
国际兼容:
与IEC 62264(企业控制系统集成)在系统集成理念一致
与德国RAMI 4.0在分层架构上深度契合
吸收美国智能制造生态系统数据驱动思想
生态完善: 官方授权评估机构与专业咨询服务网络遍布全国。
(一)、CMMM认证申请材料
1.企业基本信息:
营业执照副本;
企业简介,包括组织架构、业务范围、人员规模等;
企业智能制造发展规划和战略。
2.智能制造相关的管理文件:
智能制造项目管理制度;
数据管理和安全制度;
技术创新管理办法。
3.生产运营相关资料:
生产工艺流程说明;
设备清单及设备维护记录;
质量控制流程和检验报告。
4.信息化和数字化系统资料:
企业使用的各类信息系统清单(如ERP、MES、PLM等);
系统的架构图和功能说明;
系统运行和数据记录。
5.技术创新相关材料:
研发项目清单和成果报告;
专利、技术诀窍等知识产权证明;
与外部科研机构的合作协议。
6.人员相关资料:
智能制造相关岗位的职责说明;
员工培训计划和记录;
关键岗位人员的资质证书。
7.财务数据:
智能制造相关项目的投资预算和实际支出;
成本效益分析报告。
8.供应链管理资料:
供应商清单和评估记录;
采购流程和物流管理流程。
9.绩效评估数据:
生产效率、质量提升、成本降低等方面的绩效指标数据;
客户满意度调查结果。
10.案例和实践证明:
智能制造成功应用的案例介绍;
相关项目的获奖或荣誉证明。
11.行业对标分析:
与同行业企业在智能制造方面的对比分析报告。
12.其他相关证明材料:
政府支持项目的相关文件;
参与行业标准制定的相关资料。
(二)、CMMM认证申请条件
1.申请主体:
申请企业应为独立法人的实体单位;
组织包括独立法人和非独立法人组织(分公司、事业部、特定的车间/工厂)。
2.企业规模:
任何规模的制造企业均可申请,包括规模以上企业和中小微企业。
3.行业属性:
申请企业应在国家标准GB/T 4754—2017《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规定的制造业范围内;
面向制造业企业,不受行业约束。
4.业务范围:
企业应以生产制造为主要经营业务,涵盖设计、生产、物流、销售、服务等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某个或多个环节。
5.智能制造基础:
企业应具备一定的信息化、数字化基础,具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企业生产运营中的应用实践;
例如,企业应具备一定的信息化系统基础,如ERP、MES、PLM等。
6.人员要求:
申请三级评估的企业,至少需要有一名企业内部人员参加“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模型”培训并考试合格;
申请四级及以上评估的企业,需确保两名企业内部人员参加培训并考试合格。
(三)、注意事项
材料准备:建议企业在准备材料时与认证机构充分沟通,确保提供准确和完整的资料。
评估等级选择:企业首次评定可从低等级申请,一年后可申请高等级。
数据真实性:发现数据造假将取消认证资格(3年内不得重新申请)
微信号:Siterui888888
添加微信好友,免费获取方案及报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