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制定背景
由国家标准委联合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等机构牵头,于2018年正式发布实施。该标准融合ISO管理体系方法论与中国电商实践,填补了国内电商领域管理标准的空白。
1.2 适用范围
适用于以下主体:
B2B/B2C电商平台
品牌方自营电商部门
跨境电商运营企业
供应链服务提供商
电子支付及仓储物流服务商
GB/T 36311-2018标准从组织环境、领导作用、策划、资源与能力、运行、绩效评价和改进等多个方面,对电子商务管理体系提出了全面而细致的要求。
模块名称 | 核心管理要求 |
---|---|
组织环境 | 组织应明确自身在电子商务领域的定位,识别内外部环境因素以及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从而确定电子商务管理体系的范围和边界。 |
领导作用 | 领导层需发挥核心作用,制定战略目标,明确岗位职责和权限,并确保内部和外部沟通的有效性。这有助于形成统一的管理方向,推动管理体系的顺利实施。 |
策划 | 组织需识别并应对电子商务活动中的风险和机遇,制定明确的目标和实施计划。同时,还需对体系变更进行策划,以适应市场和技术的快速变化。 |
资源与能力 | 电子商务企业应合理配置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等,以满足战略目标的实现。此外,还需注重员工能力的培养,确保其具备适应电子商务发展的专业技能。 |
运行 | 运行部分涵盖了运营管理、供应链管理、营销管理、信息管理、资金管理和信息安全管理等多个关键环节。 |
绩效评价 | 组织需建立绩效评价机制,对管理体系的运行效果进行定期监测、测量和分析。通过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纠正措施,以实现持续改进。 |
(一)对企业
实施GB/T 36311-2018标准,有助于企业规范内部管理流程,提升运营效率。通过明确各环节的管理要求,企业能够更好地应对市场变化,降低运营风险。此外,获得电子商务管理体系认证,还能增强企业的市场信誉,提升品牌知名度,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对行业
该标准的推广和应用,有助于实现电商管理的统一化和规范化。它总结了行业内企业的管理经验,为其他企业提供了可借鉴的范例。通过提升整体管理水平,电子商务行业将更加健康、有序地发展,进一步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
(三)对消费者
规范的管理体系能够有效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从信息安全保护到客户服务的优化,从产品质量管理到投诉处理机制的完善,GB/T 36311-2018标准为消费者提供了全方位的保障。消费者在享受便捷的电子商务服务的同时,也能获得更高的满意度和信任感。
1. 基本材料
营业执照副本(加盖公章)。
组织架构图及职责说明(需标注与电商管理体系相关的岗位)。
业务范围说明(含电商平台类型、交易模式等)。
2. 体系文件
管理手册:涵盖标准所有条款的体系框架文件。
程序文件:至少包括:
《风险管理控制程序》(含12类风险清单)。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程序》(符合GB/T 35273)。
《供应商与合作伙伴管理规范》。
3. 运行记录
近3个月体系运行证据:
内部审核报告及整改记录。
管理评审会议记录及决议。
目标达成监测数据(如订单处理时效、客诉解决率等)。
4. 合规性证明
数据安全:数据加密方案、隐私政策备案文件。
支付安全:PCI DSS认证证书或第三方检测报告。
广告合规:广告审核日志及违规处置记录(需体现AI+人工双重审核)。
5. 其他材料
认证申请书(需法人签字)。
与认证机构签订的合同及保密协议。
特殊行业资质(如跨境电商需提供海关AEO认证、跨境支付牌照等)。
企业需通过国家认监委(CNCA)批准的认证机构进行审核,典型流程包括:
认证关键点:
• 需形成《电子商务管理手册》《风险控制程序》等文件化信息
• 关键岗位人员(如客服、运维)必须接受标准培训
• 每年接受认证机构的监督审核
微信号:Siterui888888
添加微信好友,免费获取方案及报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