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标准定位与沿革
ISO 37301脱胎于ISO 19600(原为指南性标准),升级为包含明确要求的认证型标准,强调以风险为导向的合规管理体系(Compliance Management System, CMS)建设。其适用于任何规模、行业的组织,尤其对跨国经营、受强监管领域(如金融、医疗、能源)企业具有战略价值。
2. 核心原则
治理驱动:要求将合规融入组织战略与决策流程,实现高层承诺与文化渗透。
全生命周期管理:覆盖合规义务识别、风险评估、控制实施、绩效监控与持续改进。
利益相关方导向:关注法律、监管、行业标准及内部政策的多维度合规要求。
ISO 37301基于“计划-实施-检查-改进”(PDCA)循环模型,要求组织通过动态管理流程实现合规目标。其核心要素包括以下六大模块:
1.组织环境与合规义务
范围界定:明确合规管理体系覆盖的业务领域、地域及法规要求,包括强制性法律法规、行业准则、合同承诺及道德规范。
利益相关方分析:识别股东、客户、监管机构等主体的合规期望,并将其纳入管理体系设计。
2.领导力与治理结构
高管理者承诺:要求管理层制定合规方针、分配资源并建立“自上而下”的合规文化。
合规职能独立性:设立专职合规部门或指定合规负责人,确保其具备独立行使职权的权限。
3.风险导向的合规管控
风险识别与评估:采用定量与定性方法,评估违规可能导致的法律后果、财务损失及声誉风险。
控制措施设计:针对高风险领域,制定政策、流程、培训及技术监控等多层次管控机制。
4.支持性资源与能力建设
人员能力:通过定期培训、意识提升计划及胜任力评估,确保全员理解合规义务。
数字化工具:利用合规管理软件(如GRC系统)实现风险监测、流程自动化及数据可追溯性。
5.运行与持续监控
流程执行:确保合规要求嵌入采购、销售、财务等核心业务流程。
实时监控与报告:建立举报机制、内部审计及第三方尽职调查程序,及时发现并纠正偏差。
6.绩效评价与改进
内部审核:定期验证体系有效性,识别改进机会。
管理评审:高管理层评估合规目标的达成情况,调整战略方向。
1.提供明确指导:为企业构建合规管理体系提供了清晰的蓝图,从组织架构、流程设计到人员培训,都有明确的指引
2.增强风险防范能力:通过风险评估和应对措施的制定,企业能更有效地识别和应对潜在的合规风险,减少违规的可能性
3.促进持续改进:定期的审核和评审机制,确保合规管理体系能够不断适应变化的法律和商业环境
4.提升企业形象:符合国际标准的企业合规管理体系,不仅有助于企业内部的规范管理,还能提升企业在合作伙伴和客户中的信誉
5.保护企业利益:有效的合规管理可以降低企业因违规而面临的法律风险和经济损失
6.国际认可:ISO 37301的国际可认证性,在企业合规治理、传递商业信任、向监管机构证明存在合规管理体系、作为企业向司法机关提供关于违规量刑的正面证据、争取合规不起诉等方面提供了重要支持
ISO 37301适用于全球任何类型、规模、性质和行业的组织。无论是大型跨国企业还是中小型企业,都可以通过实施ISO 37301标准来提升自身的合规管理能力。此外,该标准还可以与其他管理体系(如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ISO 14001环境管理体系等)进行整合,实现更高效的管理。
• 金融行业:满足反洗钱(AML)、反恐融资(CTF)的严格监管要求。
• 制造业:应对供应链合规、出口管制及环保法规(如REACH、RoHS)。
• 科技企业:保障数据安全(GDPR、CCPA)及知识产权合规。
• 医疗与医药行业:规范商业行为,防止腐败并确保产品质量合规。
(一)、申请材料
1.体系文件
合规管理手册:阐明合规方针、目标、组织架构及体系范围。
程序文件:如《合规风险评估程序》《举报与调查程序》《培训管理程序》等。
记录表单:合规义务清单、风险评估报告、培训记录、内审报告等。
2.运行证据
内部审核报告:证明体系运行符合标准要求。
管理评审报告:包含合规目标达成情况、改进建议及资源调整计划。
3.合规义务清单
明确企业需遵守的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合同承诺及道德准则。
4.风险评估与控制文件
合规风险识别、评估结果及对应控制措施(如反贿赂政策、数据隐私保护方案等)。
5.其他支持材料
企业营业执照、组织架构图、合规职能岗位职责说明。
员工合规培训记录、举报渠道设置证明(如举报热线、邮箱)。
近年内外部合规事件处理记录及纠正措施报告。
(二)、申请条件
ISO 37301是自愿性国际标准,任何组织(无论行业、规模或性质)均可申请认证,但需满足以下基本条件:
1.明确的合规管理需求
组织需存在合规管理相关风险(如法律、监管、合同或道德风险),并希望通过体系化方法提升合规能力。
需承诺将合规目标纳入战略规划,与业务发展同步推进。
2.高层承诺与资源支持
高管理者需明确表态支持合规管理体系建设,提供必要的人力、财务及技术资源(如设立合规部门或岗位)。
需建立合规文化,通过制度设计(如奖惩机制)推动全员参与。
3.现有合规管理基础
已初步建立合规管理制度或流程(如反腐败、数据保护等),或具备整合ISO 37301的治理框架能力。
能够证明合规管理活动与业务实际需求相匹配(如针对高风险领域设计控制措施)。
4.持续改进机制
需具备内部审核、管理评审及违规事件响应机制,确保体系动态优化。
(三)、注意事项
认证机构选择:需选择经国家认可委(CNAS)或国际认可论坛(IAF)授权的机构。
持续改进:认证后需定期维护体系,接受监督审核(通常每年一次)。
资源投入:中小企业可优先聚焦高风险领域,分阶段满足标准要求。
1.差距分析(Gap Analysis)
评估现有合规实践与ISO 37301要求的差距,制定实施路线图。
2.体系设计与文件化
编制合规手册、程序文件及记录表单,确保体系符合标准条款。
3.试运行与内部审核
开展3-6个月体系试运行,通过内部审核验证有效性。
4.管理评审与纠正措施
高管理层评审体系绩效,批准认证申请。
5.第三方认证审核
由经认可的认证机构进行两阶段审核:
• 阶段(文件评审):确认体系设计的符合性。
• 第二阶段(现场审核):验证体系运行的有效性。
6.持续改进与监督审核
获证后需接受年度监督审核,确保持续符合标准要求。
微信号:Siterui888888
添加微信好友,免费获取方案及报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