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工业4.0 | 58秒的竞争
新闻类别: 行业动态 浏览量:1773

BMW定制化汽车:58秒、西门子定制化控制器:58秒、奥普蒂玛定制化一瓶香水:58秒。工业4.0带来定制、高效,但工业4.0不等于自动化,而是商业模式的彻底改变。今后将不再有制造业,而是制造服务业——从研发设计到生产交货,生命周期的全程服务。


工业4.0蔚然成风,但不可否认,大多数人认为4.0是自动化、无人化的阶段。


“德国也曾争论过,但那阶段早已过去”,工业4.0权威、《工业4.0:即将来袭的第四次工业革命》作者桑德勒说,全德国已有共识,工业4.0是“系统全生命周期管理和服务”的革命。


工业4.0并非只是工厂内的自动化,而是终端客户与生产者、供货商之间,整条价值链没有时差、没有误差地全部串连起来双向互动,效率与弹性提升,成本下降。


工业4.0不是花俏的事物,而是为了解决企业和产业已经面临的难题。工业4.0更不是只有大公司才玩得起的游戏,德国采取行动的企业,八成是中小企业隐形冠军。“从寻找最能提升附加价值的小处着手”,是这些企业给我们的启发。


许多企业,从小处着手,实践工业4.0。工业4.0不再是概念,它已经是实践。它不是未来,它已经是现在。




工业4.0,短短几年,从概念到实践,速度飞快。


西门子在安贝格(Amberg)的工业4.0示范厂,生产一台控制器,五十八秒,台台不一样;BMW丁格芬(Dingolfing)的工业4.0厂,单机转换涂装颜色,五十八秒,辆辆不同色;奥普蒂玛(Optima)生产一瓶香水,五十八秒,瓶瓶不一样。


单机能做到五十八秒制造完全不同的产品,是供应链、生产及客户服务完全连网,点对点、端对端之间,反应速度大幅加快后的成果。


“你生产的产品无法连网,以后不会有人跟你买,而你的产品就算能连网,你不善用连网产生的数据,会有别人来把你的生意抢走”,推动工业4.0的先驱、《工业4.0:即将来袭的第四次工业革命》作者桑德勒(UlrichSendler),在德国慕尼黑指出,“这类事情来的速度,比任何人想象的都还要快,什么都不做,等于自杀。”




到底什么是工业4.0?各国为何举国家之力投入?


什么都不做,等于自杀,任一环节都可能杀出拦路虎


“你不会知道你的下一个竞争对手会从哪里冒出来”,桑德勒举他亲眼见到的例子,一家小软件公司,只是在电梯各处挂上监测器,就把电梯制造商的售后服务全都抢走,而且百分之百定制化。


这类改变商业模式的拦路虎,已经到处都是──仅靠一个服务平台,Uber打乱了全球出租车市场,自己却一台车都没有;同样地,Airbnb自己一家旅店都没有。


桑德勒明确指出,工业4.0是透过虚实整合,实时掌握与分析终端用户,来驱动生产、服务,甚至是商业模式的创新。


桑德勒指出,在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主导全世界两百年的商业模式,基本上是制造本位──生产什么就卖什么。工业4.0的价值链顺序,却是完全颠倒。


“一切商业活动的开端,始于买方”,桑德勒指出,工业4.0的定义,是“从服务顾客驱动研发、供应链和生产,整个系统或整个价值链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与服务(SysLM)。”


“唯有这样,才能解决制造业现在面临的市场快速变化、需求个性化、生产条件没有办法快速灵活应变,劳动力又缺乏的难题”,桑德勒说,“很多企业把工业4.0理解为工厂自动化和无人化,这是很危险的。它会蒙蔽了企业,看不清楚大局。”




面对新一轮的产业变革,我们该怎么办?


我国政府明确提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正在引发深远的产业变革,形成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 要实现这些变革其主攻方向是智能制造,而主线是两化融合。


两化融合作为国家战略,为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发展指明了方向。什么是两化融合? 中国为何有两化融合问题? 两化融合对制造企业成本管控有什么影响? 


两化融合是信息化和工业化的高层次的深度结合,即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两化融合的核心就是以信息化和数字化支撑,追求可持续发展模式。


发达国家都是先实现工业化,然后实现信息化。我国是发展中国家,正在实施但尚未完成工业化进程,许多面对变革的解决路径与应对措施,可以参考发达国家的办法,但必须有中国的特点,即两化融合的特点。如果不符合两化融合的要求,就会发生事与愿违的问题,即使那些发达国家已经证明过的案例。两化融合是针对我国国情的,既是战略性的又是具体的思路与路径。


两化融合对制造企业成本管控有着非常明显的效果。制造企业通过两化融合优化业务流程,向综合集成应用转变,通过两化融合提质增效,有效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企业通过信息技术对制造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等的深度融合,优化制造企业业务流程,促使企业向综合集成应用转变,通过信息化有效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


企业推进两化融合需要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把新型能力作为打造信息化环境的主线,如成本控制能力、质量保证能力、市场响应能力等这些影响到企业竞争优势的新型能力,打破企业生产中的壁垒,更好地为客户创造价值,最大程度地满足客户需求,快速响应市场动态变化。



文章来源:两化融合服务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