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 如何更好抓住信息化的历史机遇 |
新闻类别: 行业动态 浏览量:1435 |
内容提要:信息化为中华民族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我们必须敏锐抓住信息化发展的历史机遇,以信息化驱动现代化。当前,我国信息化发展正形成自己的优势,面临难得的机遇,如信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为信息化进一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5G的商业化应用将进一步拓展信息技术应用的深度与广度,人工智能的发展将把我国信息化发展提升到新高度。抓住信息化发展的历史机遇,要着力解决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网络安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不均衡、信息化理念滞后、信息领域基础理论“变道超车”等问题。
近几十年来信息技术发展迅速,与多学科深度交叉融合,成为推动社会生产新变革、创造人类生活新空间的重要力量。从现实情况看,信息化发展状况事关国家竞争力和民族未来。2018年4月,习近平同志在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强调:“信息化为中华民族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我们必须敏锐抓住信息化发展的历史机遇”。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占据信息化发展制高点,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以信息化驱动现代化。
我国信息化发展面临难得机遇
信息技术发展快、渗透性强、影响面广。当前,信息技术与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等的交叉融合正在引发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将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深刻影响。近年来,信息化在我国发展中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日益突出,我国信息化发展正形成自己的优势,面临难得机遇。
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信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为信息化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以高速互联、泛在移动、天地一体、智能便捷、综合集成为特征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正在加速形成并不断完善,为我国信息化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得益于计算能力、存储资源、网络带宽、算法演进、大数据积累等方面的快速发展,我国数字经济异军突起。信息技术与产业融合发展,与各行各业的创新活动日益紧密结合,而且不断从网络空间向实体空间扩展,驱动新业态层出不穷、传统业态升级换代。智能手机的普及为我国进一步推进信息化创造了条件,促进我国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网络媒体等一大批新兴产业蓬勃发展,而这些产业发展产生的技术需求又为信息技术的创新提供了强劲的驱动力和坚实的物质基础,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5G的商业化应用将进一步拓展我国信息技术应用的深度与广度。目前,5G(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正从技术标准化和网络测试阶段转向试商用部署阶段。2020年我国5G将实现商业推广,2025年我国5G用户预计将达到亿级规模。5G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的生产生活将产生十分深刻的影响,从交通、工业、农业到生活家居、健康管理,5G都将发挥重要作用。5G的商用推广不仅能提升我国网络基础设施和智能设备的技术水平,还能加速半导体、车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的发展,成为开启万物互联、深度融合的“万能钥匙”。
人工智能的发展将把我国信息化发展提升到新高度。近年来,人工智能已成为国际竞争的焦点,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例如,人工智能推动电子政务从信息型、交互型、业务型向感知型方向发展,已逐步应用在身份认证、在线客服、信息检索、行政审批、辅助决策、应急处置、态势感知等各个政务公共服务领域,大幅提高了政府管理效率。我国发展人工智能具有良好的基础与条件。从构成人工智能的三要素——算法、算力、数据来看,近几年全世界关于机器学习算法的论文有超过1/3是我国学者发表的;我国“天河”系列、“太湖之光”等超级计算机的计算速度世界领先;我国医疗、金融、城市治理等领域的数据不仅数量大,而且数据获取能力强。我们要注重人工智能核心算法的突破、大数据和应用场景公共平台的建设,推动我国信息化发展跃上新的台阶。
着力解决信息化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机遇与挑战并存。新时代,我国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数字经济、共享经济,培育经济新增长点,形成发展新动能,以信息化驱动现代化,必须正视挑战,着力解决信息化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只有解决好主要问题,才能更好抓住信息化发展的历史机遇。
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问题。尽管我国在电子商务、智能终端、5G、超级计算机等方面的技术水平在世界上已经处于并行甚至引领的位置,但也应清醒认识到,我国在信息技术领域取得的优势仍然是局部的,而且并不稳固,特别是核心芯片与软件受制于人的状况尚未得到有效解决,尚未摆脱对西方发达国家的依赖。最近,美国提出了“电子复兴”等计划,要通过多学科跨领域的大规模长期合作,大幅度提高各类商用和军用电子系统的性能、效率和能力。这些计划关注的重点包括:用于电子设备的新材料、将电子设备集成到复杂电路中的新体系结构和软硬件设计上的创新等。我国应在信息化关键核心技术上奋起直追,努力掌握信息化的主动权。
网络安全问题。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就没有经济社会稳定运行,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也难以得到保障。当前,传统网络边界越来越模糊,新型网络攻击愈演愈烈,有增无减的网络安全威胁干扰和破坏着社会正常生产生活,甚至威胁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网络安全问题还对民生造成严重影响,网络金融诈骗、隐私泄露等事件频频发生,对民众危害巨大。近年来,我国对网络安全核心技术研发和产业发展加大了支持力度,在网络安全态势感知、拟态安全、威胁情报等领域已经进行布局,同时与人工智能、金融风控、5G等相关领域形成相互支撑。应进一步在这些方面加大力度,在信息化过程中做到发展与安全相辅相成。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不均衡问题。信息基础设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无形的“大动脉”,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目前,我国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较为突出。农村互联网相关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比较滞后,城乡之间互联网普及率仍有较大差距。不同区域之间信息化程度差异也比较明显,东西部地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失衡的局面亟待改变。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不利于区域协调发展。应进一步加大投入,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尤其要注重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均衡,防止形成“数字鸿沟”。
信息化理念滞后问题。当前,一些地区对信息技术应用的认识还停留在通信应用、图文处理等低端层次,缺乏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政府管理水平、企业生产效率等的理念与能力。一些基层政府和普通群众信息化理念不能与时俱进,信息技术普及还不到位,致使许多信息基础设施处于闲置状态。还要看到,一些地区和部门在信息化过程中从一开始就是分头建设,缺乏统一规划,造成不同部门之间信息传递不顺畅,在管理、财务、人事等方面形成“信息孤岛”,造成资源无法共享、信息资源闲置,为未来信息化升级换代埋下隐患。应根据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不断更新信息化理念,注重统一规划,更好发挥信息化的巨大作用。
信息领域基础理论“变道超车”问题。当前,信息领域的基础理论研究正处于拐点期,亟待突破。2018年1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若干意见》提出,要促进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融通创新发展。信息领域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和产业化边界现在已经越来越模糊,科技创新链条更加灵巧。这更要求我们打通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相衔接的绿色通道,力争以基础研究带动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实现新突破。科技发展的历史一再证明,没有基础理论突破,很难有技术突破;没有大规模的技术积累,就无法产生爆发性创新。我们必须积极布局前沿基础理论研究,在信息领域基础理论方面实现“变道超车”。
文章来源:IT人俱乐部 |